接觸靈性成長一段時間的朋友,漸漸會理解到不再向外求,而是向內心探索才是真正通往喜悅與真知的道路。問題是我們有沒有真正理解『何謂向外求,向內探索?』

 

我偶爾聽見人們考慮著要不要上OO課程時,會用這句「我想我應該不要向外求,還是不要去上這個課好了」以結束掉自己想要學習成長的機會與想法。這讓我想起我二年前學習通靈課程之前的掙扎與誤解。

 

當時的我認為指導靈是萬能的、無所不知無所不在,只要一個call out什麼事情問祂就會有答案。然而因為這樣我反而也有莫名的害怕。我害怕我會開始依賴指導靈,柴米油塩醬醋茶什麼小事都詢問祂;我害怕日子一久我會忘記聆聽自己的聲音,進而失去了找到自己是誰的動力與初始心;我害怕我會忘了自己是個人類,變成木偶一樣的被操控;我害怕自己只是不斷地向外求,忘了回頭看自己…。

 

開放通~1.JPG  「高層次的指導靈從來不會想要接掌你的生活,通靈並非臣服於別人的控制。指導靈有自己的生活,他們只是想在你的靈性道途上服務你,你會保持自己的完整屬性,你有可能大大地增加你的自我感受。你會比以前更能夠設定界線和定義你的範圍,你不僅不會被指導靈所佔據,你會明白自己是個更有力量、更平衡,和人們在一起能清晰思考的人。」──摘自開放通靈。

 

當我終究還是連結上指導靈時,我才發現,誤會可大了。與祂們連結才知道,指導靈們的睿智與慈愛永遠比我想像的還要廣大與深遠許多。那就像是我們用人類的角度來看螞蟻的世界是一樣的。螞蟻看得再怎麼遠也沒有我們由上而下的俯視所看到的面向來得寬廣(起碼我們的眼睛大顆他們很多^^)。指導靈們由更高次元來看我們的世界也是一樣的道理。

 

我以為什麼事都問指導靈就像是事事都求神問卜

只有一昧的往外求而不是往內觀照自我。這個想法原來完全是錯誤的

 

在我與指導靈們連結時,我發現即便我有依賴性的問題、無理取鬧的問題…不論是什麼,指導靈們給予的訊息都會是【指引】而不是【替你決定】、【給你答案】或【讓你感到恐懼,進而要你做祂們期望你做的決定】。

 

想像你有睿智慈愛的父母,當你要求協助完成數學作業時,他們不會替你寫你的功課,他們會做的是在旁陪伴你教你數學。因為他們知道替你寫數學功課不會讓你進步,只會讓你永遠都不會數學。

 

這睿智慈愛的父母也很尊重孩子們的性向發展。想像你現在正在抉擇未來要讀的科系,你正在傷腦筋到底要選擇什麼才是最適合自己的。這個時候父母親會循循善誘,帶著你回憶自己從小到大喜愛的、有興趣的事物,陪著你探索自我,進而帶出幾個適合的科系選修方向。

 

指導靈不會替我們做功課。祂們會引導我們,往內觀照自己。

 

回到「何謂向外求、向內探索」,當下次你看到了OO心靈課程有些心動時,不妨問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協助自己釐清

l           我可以從這個課程得到什麼?對我的實質幫助在那裡?

療癒、清理淨化、意識提升、得到可以自我成長的工具..等等,都可以是你在選擇心靈課程時的參考依據。舉例來說,如果你上的是坊間常有的「療癒內在小孩」工作坊,那麼通常可以協助你的心靈得到療癒與被理解。實質的幫助是協助你與原生家庭的關係更加的和諧。

l           這個課程的價位是否是我可以負擔的?

我個人是不鼓勵負債或者做太多的花費去上心靈課程。所以在選擇上課時,記得問問自己是否能夠負擔,不致於有太大的經濟挑戰的話再來考量是比較好的。否則,有可能變成療癒了內在小孩情緒的部分,卻也搞得自己的經濟受到刺激。一加一減之下似乎也沒有太大的幫助。

l           這個課程的老師值得我信任嗎?

選擇靈性老師可以由這位老師的文章、出版過的書籍、或者是上過課的人的評價來做為某一部分的判斷;再來是靈性老師的生活是否與他的文字一樣的表裡如一,話語裡是否帶有尊重、是否誠實、有沒有誇大其詞…等等。這些部分就有賴各位看倌自己的判斷與覺察了。當然,有時候直覺就是會告訴你這位老師是否值得你信任或者就是讓你覺得他很熟悉,這通常代表著你與對方是有某種程度的因緣,也可以是一個不錯的指標。

l           我上這個課程的目地是什麼?

弄清楚自己的意圖與目地是很重要的。有時候接觸靈性世界久了,難免會認識到來自各地的朋友,這是很好的。然而有些人可能不小心會落入與他人「比較」的現象。比較誰上過的課誰多誰寡、誰上過的課有名、或者是誰上過的課更有能量…。當我們不小心落入比較時,就很容易忘記自己真正要上這門課的初始心。這是個可以留意的部分。

 

另外,我曾經看過上了很多很多靈性課程的人,靈性履歷一打開,不得了!真的是很精采很豐富,然而聊了天之後卻發現對方似乎上完課就將所有的東西都還給老師了。

 

這讓我想到「開放通靈」裡的這一段話:「要成為好的通靈者需要練習。卓越的通靈人會騰出時間做例行的通靈,如同你不太可能在學習一期課程就變成演奏鋼琴家一樣,那些與指導靈有著清晰連結的人通常都是規律的練習者。」

 

1072_200806290931401Ae07.jpg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如果我們學習了一個課程事後卻沒有繼續練習,那就有可能就落入了「依賴靈性課程」,也就是「向外求」的部分。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上的是「療癒內在小孩」工作坊,在工坊裡釋放與原諒了父母之後,回去後卻依舊不與父母溝通或者是態度仍然冷淡,那工作坊之於你而言可能只是為了得到暫時的舒解的空間。

 

 

也曾經遇到有人是為了得到「某某靈性証書」而去上課的。我個人較為主觀的認為,真正美麗的靈性履歷,不再於上了多少課、拿到了多少証書,而是「個人實質的身心靈開展程度」。那有可能是協助你跨越了工作上經常發生的狀況、自信的提升、愛自己、更加的尊重他人與尊重自己、落實靈性教導、更為正向思考…等等。像是我最尊重的光的課程作者Toni,雖然沒有任何華麗麗的靈性背景,然而她所散發出來的磁場與話裡的智慧,卻俱備了真正美麗的靈性特質。

 

我不是說擁有任何的靈性証書或是好的學歷是件壞事,事實上另一位我也很喜愛的作者朵琳。芙秋博士,擁有著美國加州查普曼大學的心理諮商博士學位,是位美麗的天使訊息傳遞者。她走遍世界各地持續著她的天使系列課程。只要能落實運用所學,我相信擁有很棒的靈性履歷與相關証書絕對可以形成好的加分與正向循環。

 

是向外求亦或是向內探索,端視你自己是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態來學習。

 

當你在思索著這個課程是否可能讓你向外求時,或許可以將問句改為『我是想要向外求還是向內探索與療癒』。如果你的方向是後者的話,那麼以上的幾個問句或許可以幫助到你的判斷。

 

我個人上過的靈性課程可以說不多,也可以說很多。不多是指我真的沒有上過那麼多五花八門、琳瑯滿目的課程;多是指我每週還是有在走「光的課程」,按照進度持續讀下去。對我而言,每一個靈性課程就像是一本本的書。沒有人會說看書會落入向外求,活到老學到老也沒什麼不好。而一個個的靈性課程到底是讓你向外求,還是幫助你向內探索,端視你自己是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態來學習。

 

 

Sally。寫於深深的祝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lly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